1989年,《渴望》拍到一半时,饰演刘慧芳的张凯丽哀求导演说:“导演,你赶紧把我写死吧,我实在受不了!”听到张凯丽这样的要求,导演感到非常奇怪,要知道张凯丽身为一个新人演员,急需更多的作品来出名,而在《渴望》中,张凯丽饰演的刘慧芳正是女主。那会儿谁都觉得张凯丽疯了——一部戏的女主,还是没播就被业内看好的剧,多少演员挤破头想抢,她倒好,主动求“死”。后来她才跟人念叨,不是不想演,是刘慧芳这角色太“熬人”了。刘慧芳在剧里就是个“老好人”,可这好得太憋屈。家里家外一堆糟心事,丈夫不省心,婆婆挑刺,连收养的孩子都跟着受牵连,她偏要咬着牙扛着,受了委屈也往肚子里咽,哭都得背着人。张凯丽那时候天天泡在片场,白天演刘慧芳的苦,晚上躺床上闭着眼都是角色的事儿,饭吃不下,觉睡不好,整个人熬得眼圈发黑,跟丢了半条魂似的。有人说她“不懂珍惜”,新人拿女主是多大的运气。可哪知道演员跟角色是连着心的。尤其是新人,没那么多技巧去“抽离”,演苦戏就真往心里搁,演委屈就真憋着气。刘慧芳的好不是装出来的,张凯丽的累也不是装出来的——她是把自己活成了刘慧芳,才扛不住那份沉甸甸的“好”。导演后来没把刘慧芳写死,只是跟她聊了半宿。再拍的时候,张凯丽眼里还是有红血丝,可演起来多了点“活气”。不是刘慧芳变了,是她慢慢懂了,这角色的“苦”里藏着普通人的韧劲儿,不是光熬着就行,得透着点希望。后来《渴望》一播,刘慧芳成了全民“梦中情人”,张凯丽走在街上都被人围着叫“慧芳”。她火了,可再提起来,还是会说那时候求导演写死的事儿。哪是不想出名?是角色太重,重到让她忘了自己是在演戏,只想着让刘慧芳(也让自己)喘口气。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